在“乡村振兴”的语境下,基于你对“屏南模式”不同程度的了解,你有什么感想?
这个问题的核心潜台词是“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我在搜狐看到一个帖子,我把它贴上来:
“乡村振兴”,这是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面对传统村落逐渐消亡、老屋凋敝而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保护和振兴传统村落,各方也在积极探索。在福建屏南,文创引领乡村振兴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着。
2017年10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在屏南县棠口村设立社会实践基地,首批200多位研究生、本科生在屏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写生创作,对于屏南实践基地的选择,中国美院几经考察,最终落地。
考察屏南
中国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黄俊表示
我们学院的核心目标,是以社会美育这样一个大命题,来做相关的学术建设。现在高校这一块需要有一个路径,来实现这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美育。那么,核心现场到底在哪里?
传统意义上,可能是在高校里面,(但)现在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真正意义上,这个核心现场其实已经突破了学院的围墙,走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以及乡土。
这就是我们未来学院要做的、真正的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核心现场。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做了屏南古镇与村落的考察。我觉得这个地方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鲜活的、社会的、真正的、原生态的东西。
同样的,由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牵头组建的屏南鼎顺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对位于棠口的原有西洋老建筑群进行修复,形成艺术空间,并举办了首届艺术展。
展示的作品除了国内民居画家在屏南古村落再写生的成果以外,还有以沈明辉为代表的文创生力军的画作。
选择屏南
屏南鼎顺艺术馆执行馆长刘建国认为
屏南有很独特的优势:一个是它有保存这么完善的古村落,另一个是它有这一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包括每个村庄不同的文化风格、宗祠文化、西洋文化。我觉得这种保存是很难得的,在全国应该都是很少见的。
这个地方有奇山秀水,天然资源非常好,屏南本地非遗的东西,比如说四平戏、平讲戏,还有红曲米酒啊等等这些东西打造了屏南,让屏南(变成)非常适合做文创的地方。
我觉得县里做这个事是非常明智的,是非常准确到位的。
新古村艺术节导演节的国际范
2017年8月27日,前洋国际艺术节在沉寂了百年的前洋古村惊艳亮相。
中外竹编技艺现场对决,佳作频出。
由古宅修复而成的古陶瓷博物馆所展示的中外古陶瓷,也让人们有更多机会认知与解读世界过往历史。
2017年10月1日第二届厦地古村导演节,国际知名导演王超电影作品专题展在厦地古村激情上演。
与此同时,第四期厦地电影公益培训也正火热进行中。
这些具有国际前瞻性而又极具人文、乡土情怀的文创项目在屏南古村落展现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屏南山奇水秀,散布于群山之间的古村落群留存相对完好。目前,屏南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5个,省级传统村落20多个。
如此集中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群在国内相对少见,而在两年前,如何有效保护屏南丰富的传统村落及文化基因,使之可持续发展还是决策层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5年,艺术家林正碌携“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项目叩开了屏南古村落的大门,为激活这片被称为中国文脉传承珍贵基因库的生机与活力带来了希望。
在他眼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艺术教育,使生命的可能性尤其是创造力与人文情怀得以绽放,这是他发起“人人都是艺术家”最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来屏南?林正碌说
因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全世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竞争性是一样的、机会均等的;也就只有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普通人通过文创才抬起头来了,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来这里了。所以我们考量屏南的青山绿水和古村落,同时把它的价值绽放出来,肯定能同时到达最佳。
经过漈下古村半年的试点,村民有了明显的改变,从质疑、观望到积极参与、主动作为。通过公益艺术教学,村民树立了文化自信,拥抱互联网,开拓了视野,增加了收入,整修了古宅,开设了艺术空间。
同时屏南特有的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古村落优势以及人文生态,使得周边及外地寻求艺术梦想的人们闻风而至,让文创激活古村、艺术唤醒乡土成为可能。
随着漈下公益艺术教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限的空间已难以承载来自各方的画友。对此,屏南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专门成立文创项目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为文创工作的大力推进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很快,由政府牵头,在距离5A级景区白水洋5公里的双溪镇全力打造的“双溪安泰艺术城”,可同时接纳上千人进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活动。
截止目前,艺术城培训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画友1万余人,他们少则呆一星期,多则几个月甚至长驻,为古镇增添了商机与活力。同时,双溪安泰艺术城也让到屏南的游人又多了一个停驻的空间。这样的互动与交融让屏南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初衷初具雏形。
在双溪安泰艺术城学画的学员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来自县里及周边县市的残疾人。有哲人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林正碌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自信,让他们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作为。
屏南县政协主席周芬芳告诉我们
如杨发旺、沈明辉等,他们曾认为自己是最无能的,但通过学画,现在变成了文创生力军。这说明对留守老人、村民的文创、精神扶贫很重要,能让他们的地位得到提高。
林正碌对此的解读是
他们诠释了艺术似乎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使者,让社会上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人和非常弱势落魄的人之间,有了一个公平的支撑。每个人握住艺术这把宝剑的时候,就能够捍卫住自己的尊严跟生命的作为。
“文创扶贫”让弱势群体在短时间内树立文化自信,优化及改变生存状态的事例不胜枚举,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志、扶技,更扶精气神,为当下“精准扶贫”寻求到一个有效且极具生命力的突破口,文创力量得以彰显。
由于“文创扶贫”的特色创举, 2017年10月,宁德市精准扶贫现场会选在屏南召开,并参观了双溪安泰艺术城。社会各界分享了屏南“文创扶贫”的经验与成果。
以安泰艺术城为文创核心,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大,与文创同步进行的古村落修复也有序开展,那些充满自然生态、人文情怀的古村落吸引了前来安泰的画友,在距县城50公里的龙潭村由此成为许多人的向往之地。
国家级非遗四平戏唱腔百年不绝,龙潭水的佳酿滋养着一方乡民,在文创引领、乡村复兴的蓝图中寻得先机,并以创造性的推进模式在短时间内激活古村。以龙潭为文创发轫与催化平台,辐射四平等周边村落的乡村振兴计划也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龙潭村的振兴,周芬芳认为
它的模式不一样,是引进外面的人来出资修复房子。在修复过程中,木工技艺得到恢复与传承,产权问题得到解决,推动乡村复兴。
对于屏南模式的生成,林正碌认为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经济价值生成跟定义方式发生改变了,这个改变是在高科技支持下(让)整个人类解脱了之前的很多资源、物理性的制约。人的生活时间被解放出来了,他在追求另一种可能,开始有机会去寻找一种更优质的生活方式。一切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就必然带来了文化跟经济的飞跃,每一次经济价值的重构必定是一次新生活方式的到来。
芳院、降龙等村落的修复与开发也在有序进行中。近年来,屏南文创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践行,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与热切期待。
2017年第22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上,屏南作为唯一县份受邀参会团体,分享了《文创激活古村落—屏南模式探索实践》的主题发言。
2017年9月18日,屏南县被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授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六个古村被授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7年9月26日,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授予屏南文创扶贫现场教学基地,探索党委政府+艺术家+村民+古村落+互联网的文创扶贫模式。
采访手记
文创与古村,传统与现代,乍听之下似乎颇有距离,但在屏南,两者却不违和,相得益彰。
文创引领乡村振兴屏南模式的践行,得益于多方营造的良好氛围、决策者的睿智决策与坚定的信念、优秀人才的引进及给予信任的基础、项目执行团队的高效务实及无私奉献精神、乡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与主动作为,以及政府专项经费的投入。项目能关切民生、受益民众、拥抱乡土,这些要素,缺一不可。